凝心聚力促开展 匠心聚力传薪火——记我院长动集团黄汉华技术大师作业室

来源:博乐体育app官网    发布时间:2024-10-14 17:42:20  提示:点击图片可以放大

  依据《国家高技术人才复兴计划施行计划》和集团公司有关要求,航天科技集团六院继续加强技术大师作业室建造,形成了具有液体动力特征的“四大功用五种人”技术大师作业室建造形式,共建有16个院级以上技术大师作业室,在要害技术攻关、技术传承推行、带徒传技解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牵引、带动效果,有力支撑了液体动力制作、液体动力发明。从1月开端,院官微推出《“大师作业室”巡礼》,连续刊登专题报道,为您揭秘“大师作业室”背面的精彩故事。

  在航天科技集团六院长动集团军品事业部数控加工区周围一个不起眼的办公室,汇聚了5名高级技师,1名正高级工程师,4名高级工程师,他们两年完结立异课题14项,创效2000余万元。这是一支斗争在机床前的攻关团队,有7项实用新型专利研发;这是一支不惧困难和应战的团队,匠心攻坚担任务,时间展示着强壮的立异能量,为长动集团高水平开展添“智”又添“质”;这是劳模精力的传承地、事务技术的教授地、技术立异的发源地,更是长动青年人才神往的“梦工厂”——这儿,便是长动集团黄汉华技术大师作业室。

  在黄汉华技术大师作业室,10余本荣誉证书规整地摆放在一起,上面都有一个一起的姓名——黄汉华。这其间,不少仍是省部级以上荣誉。作为作业室领办人,黄汉华已经是深耕制作业30多年的技术大师,他直言,技术人才是制作业企业的中心财富和中心竞争力,咱们从始至终把培养青年技术人才放在作业室的首位。

  作业室充沛整合每个成员的技术优势,积极参与技术部队建造,作业室有12人训练查核合格,全程充沛参与了2023年长动集团技师、高级技师、等级工的作业技术等级确定训练和考评作业,为夯实公司技术根底献计献策。接下来,技术大师作业室会将推进技术人才的培养机制往标准化、规范化方向调整,将优异技术人才编制的课件通过评论,淡化个人痕迹,总结出一套标准化的课程。一起,优化技术人才点评计划,让人才点评愈加客观,促进公司的才能建造。

  “公司要打破开展瓶颈、处理深层次问题,根本出路在于立异,而‘技术大师作业室’恰恰便是咱们培养优异人才的‘孵化器’、进步立异创效才能的‘加速器’。”黄汉华介绍,作业室以劳模为带头人,名师带徒、匠心传承发挥“集群效应”,成为长动集团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的“样板间”和“实验田”。

  作业室坚持以匠引领、共启愿景、应战难题、使众人行,实践了“人——从——众”的进程,完结了从一个黄汉华到“一群黄汉华”的衍射。施行传道——传承长动文明,砥砺人才品德、授业——教授经历技术,推行绝技绝活、解惑——攻关要害技术,实践磨炼真知三步走,以大师带徒培养人才,以技术大赛训练人才,以项目攻关发现人才,保证技术、技术部队生长强大,为长动集团不断运送新鲜血液。作业室已累计训练技术人员超越千人次,极大地进步了员工作业素质和技术水平,助力夯实长动集团数控加工根底。

  作业室通过立异“大协作”“大联动”式攻关体系,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3项,发明专利1项,在审发明专利7项,2023年新申报发明专利6项。作业室还特别重视立异效果推行应用转化,已授权的《可调视点内圆斜齿和斜槽加工设备》《一种薄壁多槽盖板焊接定位工装》和在审《一种万向角铣头固定设备》等专利通过推行使用,形成了800多万元的产量。

  作业室热心参与公司质量改善项目,完结质量专项作业17项。“阴极辊辊芯质量本钱办理”团队荣获航天六院质量本钱办理标杆团队三等奖。《一种高速动平衡实验设备的研发》《导流槽流量查验实验办法改善》别离荣获长动集团“五小”一、二等奖;《外壁Ⅱ段切槽工艺提高》《某种大尺度环形锻件调质工艺提高》别离荣获长动集团工艺体系技术比赛一、二等奖,降本增效作业上取得了较好效果。

  “你看这个规划还能够再立异再完善,信任咱们我们能够用更省时省力的计划来完结。”

  在企业一年一度的技术攻关活动中,黄汉华带领作业室技术大咖针对公司“卡脖子”的要害中心技术积极主动揭榜,会集才智解难题。近几年,凭仗作业室渠道和资源,建立多个攻关小组,完结多方打破,助力处理了某类型飞机相关“卡脖子”问题;“碱性水电解槽要害技术讨论研讨”项目翻开长动进军低碳氢能清洁动力大门;传统的动力板块项目“主汽阀的虚拟安装工艺研讨”敞开了长动虚拟数字化安装的先河。

  一起,作业室成员笃定立异理念,积极探索,勇于立异,根据新技术、新工艺的立异效果取得了新的打破。“大推力歪斜试车架要害技术讨论研讨”项目被武汉市总工会、武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武汉市科学技术局联合颁发武汉市“工友杯”第六届员工立异大赛立异组“十佳项目奖”。“火箭发动机模仿件分量及质心测量办法研讨”荣获航天六院优异工艺论文三等奖,“空间斜孔数控加工突发状况的一种处理办法”荣获全国汽轮机职业年会优异论文三等奖。